本报讯 (记者 方祎) 中秋节临近,各式月饼再度成为节日主角。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充满乡土气息的土灶月饼重新走红,唤醒了不少人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眼下,有大量订单在手的塘栖百匠省级非遗工坊正全力调动人手,加紧备战这一传统节日。
擀皮、包馅、定型……一大早,工坊手艺人分工配合,正在赶制一款老底子百果味土灶月饼。这款月饼的馅料颇有讲究,融合了核桃、瓜子、冬瓜糖等近10种“土味”。月饼成型后,在土灶里烘烤一番,出锅时满院飘香,咬一口酥得掉渣。
总结起来,土灶月饼的特殊风味来自三个“土”。“材料‘土’,我们都是用本地的南瓜、芋艿、紫薯、冬瓜糖等馅料;工艺‘土’,月饼都是纯手工制作;还有一个就是土灶‘土’,有50多年的灶龄,烤出来的月饼一口咬下去直掉渣,戏称‘土得掉渣’。”塘栖百匠省级非遗工坊创始人沈建标表示。
除了百果味,工坊还生产制作椒盐、火腿、芝麻等口味的土灶月饼。口味保留传统风味,包装也延续了淳朴自然的气质,竹编篮子将乡情与匠心一同打包,带给人们最本真的中秋记忆。
近半个月,工坊已累计接到16万筒土灶月饼的订单,与去年相比几乎翻番。除了杭州本地顾客,今年不少其他省市的食客也在线上“闻香而来”。“我们线上日均接单量保持在400到500单,目前仍在持续增加。”沈建标说,“工坊致力于恢复并制作各种口味的土灶月饼,一方面寄托了团圆美满的寓意,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传承。”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方祎) 中秋节临近,各式月饼再度成为节日主角。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充满乡土气息的土灶月饼重新走红,唤醒了不少人记忆中“小时候的味道”。眼下,有大量订单在手的塘栖百匠省级非遗工坊正全力调动人手,加紧备战这一传统节日。
擀皮、包馅、定型……一大早,工坊手艺人分工配合,正在赶制一款老底子百果味土灶月饼。这款月饼的馅料颇有讲究,融合了核桃、瓜子、冬瓜糖等近10种“土味”。月饼成型后,在土灶里烘烤一番,出锅时满院飘香,咬一口酥得掉渣。
总结起来,土灶月饼的特殊风味来自三个“土”。“材料‘土’,我们都是用本地的南瓜、芋艿、紫薯、冬瓜糖等馅料;工艺‘土’,月饼都是纯手工制作;还有一个就是土灶‘土’,有50多年的灶龄,烤出来的月饼一口咬下去直掉渣,戏称‘土得掉渣’。”塘栖百匠省级非遗工坊创始人沈建标表示。
除了百果味,工坊还生产制作椒盐、火腿、芝麻等口味的土灶月饼。口味保留传统风味,包装也延续了淳朴自然的气质,竹编篮子将乡情与匠心一同打包,带给人们最本真的中秋记忆。
近半个月,工坊已累计接到16万筒土灶月饼的订单,与去年相比几乎翻番。除了杭州本地顾客,今年不少其他省市的食客也在线上“闻香而来”。“我们线上日均接单量保持在400到500单,目前仍在持续增加。”沈建标说,“工坊致力于恢复并制作各种口味的土灶月饼,一方面寄托了团圆美满的寓意,另一方面也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