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临平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9-02 09:35 来源: 今日临平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为加速推进杭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化品牌建设,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今天上午,2025年杭州市“国旗下的诵读”启动仪式暨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举行。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许翰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各区、县(市)委宣传部、教育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等参加。

活动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现场众人共同观看了一部讲述老兵执着追求信仰的故事短片,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信仰蕴含的磅礴力量。小小讲解员通过钱塘江大桥的历史故事,解码其中蕴含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深深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这份精神力量。

6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代表走上舞台,他们以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奋斗历程为素材,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温暖而有力量的寄语。之后,代表们还与学生一起深情朗诵了《光耀东方》,激昂的朗诵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与此同时,2025年“国旗下的诵读”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本季诵读活动将紧密聚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以青春之声传递伟大的抗战精神,营造出爱国主义大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活动现场,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作为此次领读学校,接受了象征着责任与使命的纪念牌。

除了精彩的现场活动,本次推进会还达成两项重要成果。一是正式发布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数字地图,这一创新举措将借助数字化手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行走杭州的过程中探寻真理的味道,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二是发布《深化推进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聚焦巩固现有成果,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为杭州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保障。

会上,临平区进行了“一地一品”思政一体化案例分享。近年来,临平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精心打造“弘临思政学院”品牌。抓统筹、优资源,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不断优化体制机制,迭代升级实施方案,形成“12345”工作体系。成立“幸福树”教联体,强化全域协同资源共享,打造“15分钟思政教育圈”。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区内33所中小学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共同体”6个。重贯通、强支撑,驱动思政教育一体化“主引擎”。注重研发具有“临平味”的思政课程。构建“多元化+分层次”的师资培育体系。举办“同上一堂课”等思政课集体教研活动,探索思政课堂教学范式。创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模式,截至目前,累计7.9万名学生在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中接受思政教育。循足迹、承文化,开创思政教育一体化“新境界”。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过的新宇村为圆点,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玉架山遗址等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临平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通过“团员青年说”“弘临少年说”等栏目,引导学生立足峥嵘历史,述说临平故事;将临平滚灯、塘栖米塑等地域特色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注重数智赋能,开发VR全景红色清风版图,构建“AI赋能的作业生态系统”,提升思政教育沉浸感。

思政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性教育。黄海峰在讲话中希望各地要妥善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注重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避免形式主义,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既要关注思政教育的宏观布局,又要注重细节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在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让思政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各地要细化落实举措,形成工作闭环,打造出具有杭州特色、全省示范、全国有影响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临平召开
发布时间: 2025-09-02 09:35:14 来源: 今日临平

本报讯 (记者 杨荣) 为加速推进杭州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体化品牌建设,深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今天上午,2025年杭州市“国旗下的诵读”启动仪式暨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推进会在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举行。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许翰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领导,各区、县(市)委宣传部、教育局(社发局)主要负责人等参加。

活动精彩纷呈、意义深远。现场众人共同观看了一部讲述老兵执着追求信仰的故事短片,让大家真切感受到了信仰蕴含的磅礴力量。小小讲解员通过钱塘江大桥的历史故事,解码其中蕴含的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深深激励着新一代青少年传承和弘扬这份精神力量。

6位来自不同行业的优秀代表走上舞台,他们以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奋斗历程为素材,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温暖而有力量的寄语。之后,代表们还与学生一起深情朗诵了《光耀东方》,激昂的朗诵声回荡在校园上空,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与此同时,2025年“国旗下的诵读”活动也正式拉开了帷幕。本季诵读活动将紧密聚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以青春之声传递伟大的抗战精神,营造出爱国主义大思政课的浓厚氛围。活动现场,余杭高级中学(临平中学)作为此次领读学校,接受了象征着责任与使命的纪念牌。

除了精彩的现场活动,本次推进会还达成两项重要成果。一是正式发布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数字地图,这一创新举措将借助数字化手段,引导广大青少年在行走杭州的过程中探寻真理的味道,感受思政教育的魅力,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生活。二是发布《深化推进杭州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该方案聚焦巩固现有成果,持续提升思政教育质量,为杭州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保障。

会上,临平区进行了“一地一品”思政一体化案例分享。近年来,临平区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新路径,精心打造“弘临思政学院”品牌。抓统筹、优资源,构建思政教育一体化“共同体”,不断优化体制机制,迭代升级实施方案,形成“12345”工作体系。成立“幸福树”教联体,强化全域协同资源共享,打造“15分钟思政教育圈”。深化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战略合作,区内33所中小学与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共同体”6个。重贯通、强支撑,驱动思政教育一体化“主引擎”。注重研发具有“临平味”的思政课程。构建“多元化+分层次”的师资培育体系。举办“同上一堂课”等思政课集体教研活动,探索思政课堂教学范式。创新“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模式,截至目前,累计7.9万名学生在实地参观、亲身体验中接受思政教育。循足迹、承文化,开创思政教育一体化“新境界”。以习近平总书记曾到访过的新宇村为圆点,深度挖掘大运河文化、玉架山遗址等文化资源,使其成为临平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通过“团员青年说”“弘临少年说”等栏目,引导学生立足峥嵘历史,述说临平故事;将临平滚灯、塘栖米塑等地域特色非遗文化融入思政教育。注重数智赋能,开发VR全景红色清风版图,构建“AI赋能的作业生态系统”,提升思政教育沉浸感。

思政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关键性教育。黄海峰在讲话中希望各地要妥善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做到知行合一,将思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和认识;处理好表与里的关系,注重思政教育的内涵建设,避免形式主义,让思政教育真正入脑入心;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既要关注思政教育的宏观布局,又要注重细节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在扩大思政教育覆盖面的同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让思政教育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各地要细化落实举措,形成工作闭环,打造出具有杭州特色、全省示范、全国有影响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