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 001008001003010/2023-19764 | 文件编号 | 临平政发〔2023〕47号 |
责任部门 | 区政府办公室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责任科室 | 区政府办公室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成文日期 | 2023-12-19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统一编号: | ALPD00-2023-0007 | 有效性: | 有效 |
关联类型: |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 征求意见和反馈: |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12-27 17:28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现将《健康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19日
健康临平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积极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健康浙江、健康杭州、健康临平行动,加速打造“数智临平·品质城区”,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的实施意见》《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健康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全面打造健康临平建设新格局,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健康基础保障。到2025年,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健康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城市健康治理水平和市民健康水平双提升,与临平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健康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健康临平建设总体水平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二、主要任务
(一)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公众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形成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推进健康教育向综合整体的健康促进转变。打造健康科普资源和宣传品牌,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持续开展健康讲师巡讲。拓展和丰富健康传播路径,构建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区经科局、区文广旅体局、区科协、区残联、区红十字会,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合理膳食行动。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加强营养指导员队伍培训和建设。进一步推广营养餐厅(食堂),大力实施减盐减油减糖活动,规范开展居民营养监测。到2025年,儿童和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小,居民油盐糖摄入量较2020-2022年水平降低。(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市场监管局)
3.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推广体育健身项目。有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区域,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的开放,打造群众身边的“10分钟健身圈”。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和培训提质扩面,普及健身活动的专业化指导,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持续提升。加强“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责任单位:区文广旅体局、区委宣传部、区发改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区住建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健康局)
4.控烟限酒行动。加大控烟限酒行动宣传教育力度,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和酒精制品,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制品和酒精制品。加大公共场所控烟执法检查力度,持续强化室内公共场所、室内工作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全面禁烟,深入推进各类无烟单位和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将控制吸烟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评价考核的内容之一。(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住建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其他机关、企事业单位)
5.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其功能。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关爱,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推进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干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进一步推广第二代长效针剂。(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委宣传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区民政局、区教育局、区文广旅体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经科局、团区委、区总工会、区妇联、区残联、区科协、区红十字会、区计生协会)
(二)改善健康环境
6.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实现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3)“双控双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高位提升,水生态功能基本恢复,地表水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比例达到100%。有效管控污染地块,防范土壤环境风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区发改局、区经科局、区公安分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
7.绿色环境打造行动。全面提升城乡病媒生物防治水平,加快推进健康家庭、健康村镇建设,巩固健康区建设成果,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加强城市绿地建设管理。(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文广旅体局)
(三)营造健康社会
8.饮用水达标提质行动。推进老旧供水管道改造工作,加强城市供水管网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愿改尽改”居民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实现二次供水设施专业化、规范化、数字化运维管理。建立科学完备的三级供水体系,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93%以上、规模化供水工程农村人口覆盖率达到 96%,进一步提升供水工程建设水平。农村供水数字化建设全面加强,夯实统管机制体制,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区环境(水务)控股集团、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区卫生健康局〕
9.食品安全放心行动。推动食品安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区域食品安全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体系。推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体系更加科学,基本建立智慧监管技术体系,监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升。全面提升临平区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提升、校园食品安全守护、保健食品行业清理整治、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治理等食品安全攻坚行动。(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食药安办其他成员单位)
10.农产品绿色安全行动。加强农产品产地源头环境治理,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体系,推行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镇街网格化监管体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加大绿色优质农产品培育力度,以绿色食品发展扶持政策为引领,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省级绿色精品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领域培育规模主体,全产业推进绿色食品标准,高质量创建“一标一品一产业”。(责任单位: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
11.药品质量安全行动。加大对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在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日常监管和现场检查力度,加大高风险药品飞行检查力度。完善不良反应(事件)监测网络,加强监测哨点建设,防范发生区域性重大药品不良事件。严厉打击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强化行刑衔接,加大大案要案侦办力度,依法严惩违法行为。(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
12.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深化交通安全防控,加强道路隐患治理,实施公路、农村道路重点隐患挂牌治理和速度管理。深入实施交通文明提升行动计划,强化客运、货运、网约车平台等行业的监督管理,对职业司机、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驾驶人、老年人常态化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依法治理重点交通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警医联动”机制,加强交通事故伤者救治保障,努力实现道路交通事故“遏重大、控较大、万车死亡率同比下降”的目标。(责任单位:区公安分局、区交通运输局、区经科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四)实行全生命周期健康促进
13.妇幼健康促进行动。采取多元化保障机制,夯实妇幼健康管理机制,完善妇幼保健工作相关信息化应用。开展更年期妇女健康综合管理,健全三级高危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完善救治协调及绿色通道。提升助孕、生育、产后规范管理水平,健全出生缺陷三级防治体系。强化对全科医生儿科常见病、儿童保健适宜技术等技能培训,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系统开展婴幼儿发育监测、筛查和综合照护服务。(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教育局、区经科局、区民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妇联、区科协、区残联)
14.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完善以日常教育为基础的学校健康教育推进机制。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动员校外教育机构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全面提升中小学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健康管理能力,积极推进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达标提升计划,加强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实施“救在身边•校园守护”专项行动,积极建设营养与健康学校。加强近视防控,全区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逐年下降幅度1%以上。全力构建儿童青少年心理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心理辅导中心及“心灵驿站”建设,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心理危机应急机制。加强校园禁毒宣传教育等工作。(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公安分局、区文广旅体局、区红十字会、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团区委、区妇联、区民政局)
15.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企业健康管理主体责任,加大对健康事件多发领域的隐患排查力度。健全职业卫生监管体系,推进职业危害治理工作。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普法宣传和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工作,有效提升职业卫生管理水平。高质量推进企业健康促进工作,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健康中国企业试点、健康企业创建等工作。(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区经科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应急管理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总工会)
16.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深入推进医养结合,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服务,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建立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功能维护机制,稳步扩大老年健康服务专项行动覆盖面,探索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推动多层次康养联合体建设,探索设立家庭病床和家庭养老床位,推动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到2025年,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达100%,三级中医院设置康复科。(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民政局、区发改局、区人力社保局、区经科局、区文广旅体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
(五)推进重大疾病防控
17.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提高监测质量;规范开展社区综合防治,着力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成效;开展血脂异常人群健康管理试点工作,探索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模式;推进高血压全周期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稳定在65%以上。广泛开展心脑血管疾病健康教育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旅体局、区红十字会、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
18.癌症防治行动。不断提升居民对预防癌症核心知识的掌握水平,继续对适龄妇女“两癌”、结直肠癌等常见癌症普遍开展机会性筛查。完善死因监测和肿瘤登记报告系统。推广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在癌症治疗中的独特作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经科局、区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民政局、区红十字会)
19.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深入开展五年一轮的重点人群慢阻肺筛查项目,全面实施“幸福呼吸”项目,持续扩大目标人群覆盖面;加强对慢阻肺患者的管理,提供规范的分级诊疗、签约服务;提升医疗机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与诊疗管理能力,加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网络建设;广泛开展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控宣传教育活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红十字会)
20.糖尿病防治行动。推进糖尿病医防融合服务,为糖尿病患者开具治疗和健康指导“双处方”,推进糖尿病全周期健康管理,规范管理率稳定在65%以上。加强基层糖尿病管理团队建设,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为患者及高危人群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广泛开展糖尿病防治科普宣传。(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
21.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维持高水平人群免疫屏障,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传染病监测、疫情研判和预警,引导居民增强自我防范意识,持续开展民生流感疫苗免费接种项目等。加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强化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源头治理,有效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巩固消除碘缺乏危害工作,提升碘缺乏病等重点地方病控制水平。(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教育局、区经科局、区民政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市场监管局)
(六)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体系
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行动。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和县域医疗卫生服务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区医共体建设,加快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布局合理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提升医疗质量水平。推进急救中心、急救站点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高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深入实施“医学高峰”计划,强化学科建设,大力实施医学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力社保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
23.中医药促进健康服务行动。全面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紧跟省市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进程,深化全区“处方一件事”和“放心云煎药e平台”一盘棋工作,建设规范化、同质化、现代化的中医管理模式。深入开展“十四五”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申报中医特色专科专病建设项目,全力提升中医药领域诊疗能力。(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
24.智慧健康管理行动。推动“健康大脑”省市县三级贯通,对准“智慧医疗”“智慧公卫”“数字健康管理”三条跑道,迭代升级特色应用。加强健康服务信息互联互通互认,推进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实时贯通和数据在线,加快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设,促进健康医疗大数据深度挖掘应用。整合健康临平“掌上医疗”服务链,打造“健康临平”“数智好孕”等专区,推进智慧医疗服务。加快整合人脸识别就诊、5G+医疗的场景应用和AI影像辅助诊断检查等新技术、新模式应用。(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经科局)
25.健康保障惠民行动。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用药保障。推进医保经办标准化建设,高质量建设医保经办“15分钟服务圈”。稳步推进“互联网+医保服务”,做强做优异地服务,积极融入长三角医保一体化建设,推动异地就医服务高品质升级。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与慈善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协同发展、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惠民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有效发挥梯次减负作用。(责任单位: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卫生健康局、区财政局、区市场监管局)
(七)发展健康产业
26.健康产业发展行动。积极发展康复护理及疗休养产业,构建由康复医院、社区康复、居家康复组成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形成多元化疗休养行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做大做强医药制造业,积极开发新型便携式诊疗与康复设备。培育高端健康管理市场,支持发展健康咨询、教育与文化产业,引导社会资本设立或参与设立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创新发展互联网医院、远程医疗等新型业态,构建健康信息服务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责任单位:区发改局、区经科局、区卫生健康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商务局、市医疗保障局临平分局、区国投公司)
(八)推进大健康治理体系现代化
27.大健康治理现代化行动。优化大健康统筹协调组织体系,完善大健康工作机制。提升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水平,加强健康影响评价分类管理,持续提升公共政策健康影响评价辅助决策数字化能力,完善健康监测体系,为推动健康临平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局、区发改局、区司法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区经科局、区数据资源管理局、市生态环境局临平分局、区农业农村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康临平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本行动的组织实施、监测考核,下设专项组和专家咨询组负责推动落实有关任务。各镇街平台、各有关区直部门要把健康临平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工作领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信息交流通畅、问题共商共研、工作推进有序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措施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分工。各单位应结合我区实际,围绕本行动计划和27项子行动的目标、指标、任务等制定具体的行动实施方案、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确保各项行动有效落实。各行动牵头单位在行动推进中要及时开展经验总结,每年至少形成一个健康临平行动工作优秀案例,并于当年10月份报区健康办。
(三)加大资源投入。各单位要深化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建立重大项目、重要政策健康影响评估机制,推进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落实相关财政、金融、用地等要素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意见落实到位。完善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健康筹资机制,吸引社会和企业投资健康领域。
(四)注重宣传引导。加强健康临平建设宣传推广、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畅通公众参与渠道。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志愿者等要积极发挥作用,参与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学校、企业、社区(村)、社会组织等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积极开展“健康细胞”工程建设,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提高全社会对健康临平建设的认识,培育全社会的健康文化,形成“健康临平、人人行动、人人受益”的社会共识。
本计划自2024年1月19日起施行,执行期三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