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区司法局 >政策文件及解读 >政策解读 >文字解读 >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6/2021-05718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司法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司法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1-12-31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联类型: 政策原文 征求意见和反馈:

关于《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来源:区司法局 发布时间: 2021-12-31 09:55:52 浏览次数:

为进一步加大我区律师行业扶持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名声响的律师事务所,区司法局制定了《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由区政府发布实施。为更好推动《实施意见》落实,现对《实施意见》作如下解读:

第一部分   实施意见制定的背景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切实加强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律师和律师制度属于高端的中介组织和服务行业,律师行业发展是法治建设的风向标,行业的发展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法治化水平。原余杭区实施的《余杭区律师行业政策扶持实施意见》已于2020年5 月到期,该政策实施3年期间,律师事务所增长近1倍,规模律师事务所增长2倍,执业律师增长近1.5倍,业务创收增加近3倍,创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省优秀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所)各一家。行政区划调整后,部分律所将所址迁址余杭区,目前与周边城区相比,我区律所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品牌度不高,每万人律师比低于周边其他城区,远低于全市、全省的指标。我区律师行业的现状,已与我区打造“数智临平.品质城区”、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的法律需求不相匹配。2021年8月19日,区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将制定《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列入《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2021年重大行政决策目录》。

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

(一)分类精准施策。

1.鼓励做强品牌。鼓励律师事务所整合兼并、规模化发展,引导和鼓励律师事务所做优做强,激发律师行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对律师执业人数达20人、律所首次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标准的,当年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20万元奖励,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累计进阶奖励(最高达100万元)。获全国、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荣誉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  

2.鼓励引进头部。加强对高、精、尖律师事务所的招引力度,根据“总部+营收”、“分所+人数”的标准,对国家、省级优秀律所总部入驻且营收达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分档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国家、省级优秀律所设立分所且一年内执业人数达20人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50万元,不断提高区域头部所占比。

3.鼓励创业新设。最大限度降低初创律所设所成本,对新设律师事务所自购办公用房,营收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分三年给予200万元至1000万元补助。租赁办公用房,引进执业律师10人以上的,分三年给予总计最高100万补贴。

(二)加强招才引智。

1.引才。鼓励引进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引导律师事务所建立数字智造、生物医药等与区域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定位相符的专业服务团队,鼓励研发法律服务产品,对被评定为国家级成果的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增加专业领域律师占比,对引进具有会计师、证券期货、专利、商标代理等专业资格(质)的律师占比超30%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留才。继续实施青年律师创业扶持制度,对符合《关于进一步打造人才活力强区的实施意见》(临人才〔2021〕1号),给予相应补贴。将律师纳入《临平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中C类、D类省、市级领军人才类目,经人才主管部门认定,享受人才创业扶持和购房、落户、子女就学等生活服务保障政策,并给予青年律师创业补助。通过与区内人才政策互补衔接,切实解决“人才难留住”的问题,促进律师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3.育才。建立青年律师培育机制,通过常态化业务培训,选派优秀青年律师到省内外知名律所跟班学习,开展“青年律师论坛”“律师辩论赛”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律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搭建干事平台。

1.支持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律所与政府部门、民营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律所和律师创造更多承接业务的机会,增加律师行业整体收入。如:全面推行党政机关、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村(社区)法律顾问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落实“以奖代补”补贴。培育由律所成立的普法、调解等社会组织7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2.支持融入中心大局。推进政府法律服务需求与律师事务所的精准对接。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吸纳律师团队参与。如:在临平区乔司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中,进驻21人律师专家团,提供法律服务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律师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3.支持优化执业环境。建立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联席会议制度、检司律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与公检法等机关的协作交流,增进职业互信、促进良性互动。应在律师行业中发展一定数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律师界“两代表一委员”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第三部分   附则

(一)政策不叠加。本意见涉及的扶持政策与其他同类政策重复交叉的,按照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申请和受理。获得奖励的涉税支出由机构或个人承担。

(二)资金监管。扶持政策所涉及的资金由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区财政局和区司法局要定期评查各项奖励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四部分   实施细则由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制定。

第五部分 实施意见自2022年2月1日起实施,实施期限三年。

第六部分 解读单位

解读单位:杭州市临平区司法局

解读人:安晓静

联系电话:0571-89531829


分享到:

关于《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的政策解读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6/2021-05718 文件编号
责任部门 区司法局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司法局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1-12-31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有效性:
关联类型: 政策原文 征求意见和反馈:

为进一步加大我区律师行业扶持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名声响的律师事务所,区司法局制定了《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由区政府发布实施。为更好推动《实施意见》落实,现对《实施意见》作如下解读:

第一部分   实施意见制定的背景及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求切实加强律师工作和律师队伍建设。律师和律师制度属于高端的中介组织和服务行业,律师行业发展是法治建设的风向标,行业的发展在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集中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法治化水平。原余杭区实施的《余杭区律师行业政策扶持实施意见》已于2020年5 月到期,该政策实施3年期间,律师事务所增长近1倍,规模律师事务所增长2倍,执业律师增长近1.5倍,业务创收增加近3倍,创建全国优秀律师事务所、全省优秀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律所)各一家。行政区划调整后,部分律所将所址迁址余杭区,目前与周边城区相比,我区律所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品牌度不高,每万人律师比低于周边其他城区,远低于全市、全省的指标。我区律师行业的现状,已与我区打造“数智临平.品质城区”、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的法律需求不相匹配。2021年8月19日,区政府第二次常务会议将制定《杭州市临平区律师行业扶持政策实施意见》列入《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2021年重大行政决策目录》。

第二部分   主要内容

(一)分类精准施策。

1.鼓励做强品牌。鼓励律师事务所整合兼并、规模化发展,引导和鼓励律师事务所做优做强,激发律师行业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对律师执业人数达20人、律所首次营业收入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标准的,当年分别给予一次性10万元、20万元奖励,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累计进阶奖励(最高达100万元)。获全国、省级“优秀律师事务所”荣誉的,分别一次性奖励100万元、30万元。  

2.鼓励引进头部。加强对高、精、尖律师事务所的招引力度,根据“总部+营收”、“分所+人数”的标准,对国家、省级优秀律所总部入驻且营收达1000万元、2000万元、3000万元的,分档一次性给予最高200万元补助。国家、省级优秀律所设立分所且一年内执业人数达20人以上的,分别给予一次性补助100万元、50万元,不断提高区域头部所占比。

3.鼓励创业新设。最大限度降低初创律所设所成本,对新设律师事务所自购办公用房,营收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分三年给予200万元至1000万元补助。租赁办公用房,引进执业律师10人以上的,分三年给予总计最高100万补贴。

(二)加强招才引智。

1.引才。鼓励引进律师行业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引导律师事务所建立数字智造、生物医药等与区域发展方向、与主导产业定位相符的专业服务团队,鼓励研发法律服务产品,对被评定为国家级成果的给予最高20万元奖励。增加专业领域律师占比,对引进具有会计师、证券期货、专利、商标代理等专业资格(质)的律师占比超30%的,一次性奖励10万元。

2.留才。继续实施青年律师创业扶持制度,对符合《关于进一步打造人才活力强区的实施意见》(临人才〔2021〕1号),给予相应补贴。将律师纳入《临平区高层次人才分类目录》中C类、D类省、市级领军人才类目,经人才主管部门认定,享受人才创业扶持和购房、落户、子女就学等生活服务保障政策,并给予青年律师创业补助。通过与区内人才政策互补衔接,切实解决“人才难留住”的问题,促进律师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3.育才。建立青年律师培育机制,通过常态化业务培训,选派优秀青年律师到省内外知名律所跟班学习,开展“青年律师论坛”“律师辩论赛”等方式,不断提高青年律师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三)搭建干事平台。

1.支持参与社会治理。搭建律所与政府部门、民营企业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为律所和律师创造更多承接业务的机会,增加律师行业整体收入。如:全面推行党政机关、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村(社区)法律顾问由区、镇(街道)两级财政落实“以奖代补”补贴。培育由律所成立的普法、调解等社会组织7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导律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2.支持融入中心大局。推进政府法律服务需求与律师事务所的精准对接。在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重点项目推进过程中,充分吸纳律师团队参与。如:在临平区乔司街道全域土地综合治理项目中,进驻21人律师专家团,提供法律服务保障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律师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3.支持优化执业环境。建立保障律师执业权利联席会议制度、检司律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与公检法等机关的协作交流,增进职业互信、促进良性互动。应在律师行业中发展一定数量的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充分发挥律师界“两代表一委员”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

第三部分   附则

(一)政策不叠加。本意见涉及的扶持政策与其他同类政策重复交叉的,按照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申请和受理。获得奖励的涉税支出由机构或个人承担。

(二)资金监管。扶持政策所涉及的资金由财政部门予以保障,区财政局和区司法局要定期评查各项奖励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第四部分   实施细则由区司法局、区财政局制定。

第五部分 实施意见自2022年2月1日起实施,实施期限三年。

第六部分 解读单位

解读单位:杭州市临平区司法局

解读人:安晓静

联系电话:0571-8953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