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8-23 16:20 来源: 临平区

塘栖广济古桥


隆兴桥新貌


广济桥夜色

大运河(临平段)由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组成。始凿于隋代。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下令凿穿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临平,八百余里。其航线自桐乡经海宁长安入五杭(今运河街道),经禾丰港,入上塘河,取道临平。元代,上塘河逐渐淤浅,下塘河作用日渐重要。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因旧河狭窄,发动军民进一步治理下塘河,开浚武林港口至北新桥,又直至江涨桥段,并自此取代上塘河成为江南运河南段的主航道,直至现代。明清两代,当地官员时常维护整治该段运河。为根除水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加固加高圩堤,疏浚河道等措施,逐年进行了分段实施。

2013年,大运河临平段(含两条河道、广济桥、桂芳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临平区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点段共3处,分别是杭州塘、上塘河和广济桥。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运河文化
发布时间: 2022-08-23 16:20:21 来源: 临平区

塘栖广济古桥


隆兴桥新貌


广济桥夜色

大运河(临平段)由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组成。始凿于隋代。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下令凿穿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临平,八百余里。其航线自桐乡经海宁长安入五杭(今运河街道),经禾丰港,入上塘河,取道临平。元代,上塘河逐渐淤浅,下塘河作用日渐重要。元至正十九年(1359),张士诚因旧河狭窄,发动军民进一步治理下塘河,开浚武林港口至北新桥,又直至江涨桥段,并自此取代上塘河成为江南运河南段的主航道,直至现代。明清两代,当地官员时常维护整治该段运河。为根除水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取加固加高圩堤,疏浚河道等措施,逐年进行了分段实施。

2013年,大运河临平段(含两条河道、广济桥、桂芳桥)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临平区有了首个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的点段共3处,分别是杭州塘、上塘河和广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