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艺尚小镇位于临平新城核心区块,享有“中国时尚新地标”的美誉,是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也是国家3A级景区。景区主要由“一中心四街区”的时尚空间格局组成,让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时尚、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文化艺术中心集剧场、秀场、活动场“三场合一”,串联起文化、历史、艺术、瑞丽四大时尚街区。时尚文化街区主要分布于汀兰路两侧,是一条研发时尚创意办公与时尚创客的文化创意街区。
-
当前,杭州市临平区正以奋斗姿态笃定前行,围绕“数智临平·品质城区”这一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共同富裕的临平路径,对标高标准,实干再发力,擘画出一幅群众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美好图景,奋力争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样板。为展现临平特色,擦亮临平区“数智临平·品质城区”的金名片,将启动“临平城市形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项目。
-
大力推进临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设置“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体系架构。其中,区级中心位于临平城区核心地段的临平文化艺术长廊,主要由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舞台、公益广告展示长廊、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文体休闲区等区块组成,是一个集志愿服务、理论宣讲、科普教育、公益宣传、文艺演出、文化体验、体育健身、展览展示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
大剧院是杭州市临平区的大型公益性文化建筑,历时26个月,建筑高39.6米,总用地面积79.4亩,总建筑面积8.3万方,分为地下一层和地上六层。 内设1200座大剧场,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500座小剧场与展览中心,剧场内7块升降台可根据不同场景需要,搭建相应舞台模式,快速空间变化,满足曲艺、话剧、钢琴独奏、中小服装展示秀场等多种功能需求。
-
临平体育中心场馆是由原体育中心改扩建而成。2017年,杭州亚组委公布了市属第一批亚运比赛场馆,临平体育中心成功入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亚运场馆建设,2018年3月完成立项、2018年6月完成设计方案、2018年12月底进入施工阶段,是省内首个开工的亚运改扩建场馆。临平素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我区的“清水丝棉制作技艺”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品录。
-
塘栖始建于北宋,至明清时期已是富甲一方,贵为“江南十大名镇”之首。塘栖古镇景区位于塘栖镇北部,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占地面积约2.9平方公里,拥有包括广济桥、乾隆御碑、明清古建筑群、谷仓博物馆、何思敬纪念馆、临平方志馆等人文、自然景点12处,直接呈现塘栖运河古镇的文化风貌;还有文化主题酒店1家、特色民宿10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老字号商户十余家。
-
超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景区,面积为6.01平方公里,主峰超山,海拔265米,因超然突立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以观赏“古、广、奇”三绝的梅花而著名,素有“十里香雪海”的美誉,是江南三大探梅胜地之一。
-
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位于杭州市临平区临平人民广场北侧,2003年底建成开放,是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曾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评选“最佳服务奖”,“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是人们了解良渚文化,解读江南水乡文化现象及其成因的重要窗口,突破了中国博物馆界长期以来按行政地理区为单位设馆并组织展览的常规之举。
-
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集中展示的平台,是开展各级非遗名录项目活态传承的基地,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公益性、综合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乡镇(街道)非遗馆利用所拥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场地等,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向群众开展与设施的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活动,如举办非遗展览、非遗项目体验培训等服务。
-
杭州市临平区文化馆是首批全国先进文化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全国标准文化馆、全国优秀文化馆、浙江省特级文化馆。临平区文化馆分为两处。一处位于临平新城艺尚小镇,2019年12月投入使用,总面积8000平方米。
-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设立,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单独设立的,担负社会服务、指导基层和协助管理农村文化市场职能,直接为基层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文化结构。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利用所拥有的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场地,根据当地群众的需求,向群众开展与设施的功能、特点相适应的服务活动,如书刊借阅、举办展览、艺术培训、文体活动、电影放映、体育健身等服务。
-
大力推进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等基层宣传文化阵地集群建设,截至目前,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53个,其中省级五星级农村文化礼堂6个,市级四星级农村文化礼堂4个;建成社区文化家园81个,企业文化俱乐部30个。
-
金石文化是超山的魂。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先生十分喜爱超山梅花,并将金石文化引入超山。目前景区内较典型的标志印章有龙凤印章,龙生九子印章,渔、樵、耕、读四印章,“天下第一印”,二十八星宿印章,这些印章取材不同,造型各异,或屹立大堂之前,或隐于梅树林中,与亭台水榭相得益彰,与自然山水和谐融合,是超山金石文化的完美阐释和延伸。
-
大运河(临平段)由京杭大运河和上塘河组成。始凿于隋代。隋大业六年(610),隋炀帝下令凿穿江南运河,自京口(今镇江)至临平,八百余里。其航线自桐乡经海宁长安入五杭(今运河街道),经禾丰港,入上塘河,取道临平。元代,上塘河逐渐淤浅,下塘河作用日渐重要。
-
塘栖名胜古迹遍布,依景称"栖溪二十四景"。迄今尚存郭璞古井、乾隆御碑、水南娘娘庙等,还有横亘古运河的七孔长桥--广济桥。十里梅海之超山,是著名的省级旅游风景点,这些独特的古迹遗址赋予了塘栖这座江南古镇无限的魅力。塘栖的古建筑颇具特色,深宅大院皆高筑封火墙,隐于弄内,引申出一条又一条的陪弄,据说旧时全镇共有弄堂七十二条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