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扬“店小二”精神 提升惠企“软实力”
临平区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润泽企业生存发展的沃土
发布时间: 2023-03-10 09:22 来源: 今日临平

(记者 陈书缘) 我区有部分企业近日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贵单位符合某项奖励政策,可通过临平区企业服务平台免申即享。”这正是区企业服务平台的新功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只要公司符合申报条件,无需提交申请材料,登录“临平区企业服务平台”核对相关信息,便可领取补贴。

让惠企服务精准化、常态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既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便企惠企、健康稳定、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对于推进地区的“双招双引”、激发地区市场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惠企服务直达更快更高效

“之前我们公司涉及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兑现,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通过临平区企业服务平台可以直接线上申请汽车消费补贴,实在是太方便了。”……谈起区企业服务中心,构美(浙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宝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时间就是金钱”,节省时间意味着节省各类要素的投入。我区通过建强企业服务中心创新载体,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它有23个部门1240余个涉企事项集中进驻,推出并深化企业开办、水电气联动报装、企业纳税等23个“企业一件事”即时即办,涉企审批时长平均压缩50%。

线上平台极大节省了企业在时间和人力上的成本。区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霍婧雯说:“网上申报政策不再需要人工到各个镇街、部门科室去盖章,线上操作还提高了容错率,如果企业材料出现缺失或错误,平台能及时反馈,企业也可以快速处理。”

为了提高效率,我区试点开展联合验收“一口受理”,整合多部门审批流程,在“亲清在线”平台实现全流程办结;试点建筑师负责制,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采取告知承诺审批,在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服务时长。推行“不动产+税收+公证”一件事改革,实现涉公证不动产登记只跑一个窗口、只提交一套材料、当场领取证书。目前已办理登记134件,压缩办理时间50%以上。

此外,区内试点建设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将原分散在户籍、治安、出入境、交警的审批业务集中至网办中心,实现全流程闭环办理,不断增强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感。

规范健全市场化机制

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如同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了“定心丸”。

近年来,我区持续健全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通过推行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实现评标专家分布多地在线评标,监管部门实时远程在线监管。评标场地点位随机分配,专家随机抽取,确保公平公正,目前,已实施竞争性存放招标项目33个。

同时,我区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在国家、省基础上按更高的优惠幅度20%给予扣除,并以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优化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市场竞争环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此外,我区还健全企业破产综合处置工作机制,依托在线办理平台,便捷企业注销、股权变更、质押注销、公司合并分立等审批服务,统筹涉房审批、验收、登记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资产处置效率。目前,该做法已纳入省高院“浙江全域数字法院”重点改革任务清单。

打造坚实法治化堡垒

“这个合同条款不符合规范……”在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内,浙江阡与陌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正在为企业开展一场“法治体检”,长达10多页的问卷里包含了80多个问题。在边问边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后,两名律师对企业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提出法律建议,帮助企业防范“看不到”的风险。

“法治体检主要是一个提前预防的机制”,浙江阡与陌律师事务所律师谌进告诉记者,对于当场能够解答和处理的法律风险点,律师会现场进行分析并提供专项的法律服务;如果碰上一些“疑难杂症”,后续会组建相应的法律专家团队进行全方位会诊。

让法律更贴近市场主体,是临平区创新诉源治理工作方法,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探索柔性监管模式的积极尝试。我区建立“商会共享法庭”“金融共享法庭”,开展涉企矛盾的主动调解、委托调解、业务指导、司法确认等工作,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协同治理机制,该做法获得省高院推广。

为了给企业“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我区通过建立“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依托省级试点,组建法官下沉团队,对镇街、村社开展全域指导,前移化解关口,把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诉前。2022年,全区累计诉前指导调解纠纷10565件,调解成功3402件,实现诉源治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双提升。

2022年以来,我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53项改革任务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法治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施策纾困企业,按下了临平营商环境“软实力”提升的“快进键”,在2022年杭州市营商环境考核中,临平区位列全市第一。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杭州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同时坚持“小切口、大牵引、高标准”谋划一批重点改革任务,以高品质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分享到: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发扬“店小二”精神 提升惠企“软实力”
发布时间: 2023-03-10 09:22:33 来源:今日临平

(记者 陈书缘) 我区有部分企业近日收到了这样一条短信:“贵单位符合某项奖励政策,可通过临平区企业服务平台免申即享。”这正是区企业服务平台的新功能——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只要公司符合申报条件,无需提交申请材料,登录“临平区企业服务平台”核对相关信息,便可领取补贴。

让惠企服务精准化、常态化,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既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也是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一个便企惠企、健康稳定、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对于推进地区的“双招双引”、激发地区市场活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惠企服务直达更快更高效

“之前我们公司涉及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在企业服务中心的帮助下,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兑现,这对我们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通过临平区企业服务平台可以直接线上申请汽车消费补贴,实在是太方便了。”……谈起区企业服务中心,构美(浙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宝驿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都竖起了大拇指。

“时间就是金钱”,节省时间意味着节省各类要素的投入。我区通过建强企业服务中心创新载体,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它有23个部门1240余个涉企事项集中进驻,推出并深化企业开办、水电气联动报装、企业纳税等23个“企业一件事”即时即办,涉企审批时长平均压缩50%。

线上平台极大节省了企业在时间和人力上的成本。区电子商务协会副秘书长霍婧雯说:“网上申报政策不再需要人工到各个镇街、部门科室去盖章,线上操作还提高了容错率,如果企业材料出现缺失或错误,平台能及时反馈,企业也可以快速处理。”

为了提高效率,我区试点开展联合验收“一口受理”,整合多部门审批流程,在“亲清在线”平台实现全流程办结;试点建筑师负责制,这样能更好地发挥建筑师主导作用,采取告知承诺审批,在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服务时长。推行“不动产+税收+公证”一件事改革,实现涉公证不动产登记只跑一个窗口、只提交一套材料、当场领取证书。目前已办理登记134件,压缩办理时间50%以上。

此外,区内试点建设公安政务服务网办中心,将原分散在户籍、治安、出入境、交警的审批业务集中至网办中心,实现全流程闭环办理,不断增强群众办事的便捷度、体验感。

规范健全市场化机制

一个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如同给各类市场主体吃上了“定心丸”。

近年来,我区持续健全开放透明、规范高效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维护公平竞争的制度体系。通过推行远程异地多点评标,实现评标专家分布多地在线评标,监管部门实时远程在线监管。评标场地点位随机分配,专家随机抽取,确保公平公正,目前,已实施竞争性存放招标项目33个。

同时,我区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对符合规定的小微企业报价在国家、省基础上按更高的优惠幅度20%给予扣除,并以扣除后的价格参加评审,优化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的市场竞争环境。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此外,我区还健全企业破产综合处置工作机制,依托在线办理平台,便捷企业注销、股权变更、质押注销、公司合并分立等审批服务,统筹涉房审批、验收、登记等问题,极大地提高了资产处置效率。目前,该做法已纳入省高院“浙江全域数字法院”重点改革任务清单。

打造坚实法治化堡垒

“这个合同条款不符合规范……”在开发区的一家企业内,浙江阡与陌律师事务所的两名律师正在为企业开展一场“法治体检”,长达10多页的问卷里包含了80多个问题。在边问边看,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依法治理情况后,两名律师对企业劳动用工、知识产权等相关问题提出法律建议,帮助企业防范“看不到”的风险。

“法治体检主要是一个提前预防的机制”,浙江阡与陌律师事务所律师谌进告诉记者,对于当场能够解答和处理的法律风险点,律师会现场进行分析并提供专项的法律服务;如果碰上一些“疑难杂症”,后续会组建相应的法律专家团队进行全方位会诊。

让法律更贴近市场主体,是临平区创新诉源治理工作方法,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渠道,探索柔性监管模式的积极尝试。我区建立“商会共享法庭”“金融共享法庭”,开展涉企矛盾的主动调解、委托调解、业务指导、司法确认等工作,构建企业法律风险防范与纠纷协同治理机制,该做法获得省高院推广。

为了给企业“精准把脉”“对症开方”,我区通过建立“非诉解纷,法官全域指导”机制,依托省级试点,组建法官下沉团队,对镇街、村社开展全域指导,前移化解关口,把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诉前。2022年,全区累计诉前指导调解纠纷10565件,调解成功3402件,实现诉源治理工作效率和水平双提升。

2022年以来,我区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营商环境建设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杭州市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改革任务,53项改革任务均取得阶段性成效。同时,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法治建设、强化数字赋能、施策纾困企业,按下了临平营商环境“软实力”提升的“快进键”,在2022年杭州市营商环境考核中,临平区位列全市第一。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杭州市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建设,同时坚持“小切口、大牵引、高标准”谋划一批重点改革任务,以高品质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