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汪泓雨) 金秋时节,微短剧的风潮将再次吹向临平。
11月5日-7日,以“向新大视听 融合强视界”为主题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将在临平启幕,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大咖与企业代表们将再次相聚于此,深入交流微短剧的未来发展趋势,携手为行业的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一次思维碰撞、共谋发展的盛会,也是展示临平微短剧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
回溯至去年,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如同一粒种子,在临平的沃土悄然萌芽。作为首个聚焦于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首届大会以“奋楫扬帆正当时——夯实微短剧产业生态底座 助推网络作品精品化创作”为主题,汇聚了行业内外的智慧与力量,为微短剧这一新兴领域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更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大会的召开,临平精心打造的“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也揭开了“面纱”,成为全国首个微短剧影视拍摄基地。1.5万方的实景拍摄区域、40余个专业场景、5000方影棚……“临影厂”不仅配备了华东地区单体最大的综合性影棚和各类风格场景,还提供了从开机到杀青的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一年来,该基地已吸引300余个剧组进场拍摄,创作氛围浓厚。今年,“临影厂”进一步升级,新增了“80年代”场景及700平方米的服装、道具空间,以更精细化的服务助力剧组拍摄。
在此基础上,临平又结合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天然影棚”,以“临影厂”为核心,联动“五杭老街”80年代影视基地、塘栖古镇、方兴渡综合体等10余个拍摄点,形成了“1+N”的全域影视拍摄矩阵。
如果说拍摄基地是产业发展的资源汇聚地,那么相关的政策扶持则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一年来,致力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临平出台了一系列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聚焦头部企业招引、影视基地拍摄、企业房租奖补、网文IP交易、爆款作品打造等环节,持续给予扶持奖励。不仅如此,临平区还设立了微短剧专项基金“大美临卓”,由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运营,为优秀微短剧企业与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作为全市最早启动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城区,临平在发展产业之初,就提出了“精品化”的口号,并以人才培养和精品内容为抓手,双轮驱动赋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引导微短剧发展向“精”而行。临平还推动中国网络视听中心微短剧艺术指导中心、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浙江临平影视协拍中心融合发展,开展政策导向、艺术审美、内容审查等专业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临平推出了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旨在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微短剧编剧人才,推动微短剧创作走向精品化、专业化发展之路。此外,临平还在线上打造了剧本创作服务平台——剧本工厂,面向全国提供创意征稿、知识产权保护、剧本学院、爆款社群等创作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在首届大会的基础上,目前,临平区进一步完善了“写作—拍摄—投资—播放—评价”五位一体微短剧全产业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基地、一计划、一政策、一基金、三中心”的“11113”产业发展思路。
一系列的努力,不仅塑造了“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这一鲜明的城市品牌形象,还在微短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由临平企业出品的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南风知君意》《水韵风情梦塘栖》《去桃花盛开的日子》等作品成功入围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展示了临平微短剧产业的精品化发展趋势,以精品化、创新化为导向的新风潮正在这片产业发展沃土悄然兴起。
随着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的临近,临平区将再次掀起微短剧发展的热潮,届时,“指南针”专家辅导会、前沿产业说、“金微光”内容说、“星火燎原”专题座谈会等丰富的大会精心筹划的活动,将再次为行业带来视听与思维的双重激荡。
分享到: |
本报讯 (记者 高悦 通讯员 汪泓雨) 金秋时节,微短剧的风潮将再次吹向临平。
11月5日-7日,以“向新大视听 融合强视界”为主题的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将在临平启幕,届时,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大咖与企业代表们将再次相聚于此,深入交流微短剧的未来发展趋势,携手为行业的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这是一次思维碰撞、共谋发展的盛会,也是展示临平微短剧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契机。
回溯至去年,首届杭州·微短剧大会如同一粒种子,在临平的沃土悄然萌芽。作为首个聚焦于微短剧行业的全国性活动,首届大会以“奋楫扬帆正当时——夯实微短剧产业生态底座 助推网络作品精品化创作”为主题,汇聚了行业内外的智慧与力量,为微短剧这一新兴领域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更为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大会的召开,临平精心打造的“临影厂”影视拍摄基地也揭开了“面纱”,成为全国首个微短剧影视拍摄基地。1.5万方的实景拍摄区域、40余个专业场景、5000方影棚……“临影厂”不仅配备了华东地区单体最大的综合性影棚和各类风格场景,还提供了从开机到杀青的一站式、零距离服务。一年来,该基地已吸引300余个剧组进场拍摄,创作氛围浓厚。今年,“临影厂”进一步升级,新增了“80年代”场景及700平方米的服装、道具空间,以更精细化的服务助力剧组拍摄。
在此基础上,临平又结合地域文化,充分挖掘“天然影棚”,以“临影厂”为核心,联动“五杭老街”80年代影视基地、塘栖古镇、方兴渡综合体等10余个拍摄点,形成了“1+N”的全域影视拍摄矩阵。
如果说拍摄基地是产业发展的资源汇聚地,那么相关的政策扶持则为产业腾飞插上翅膀。一年来,致力于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临平出台了一系列微短剧产业扶持政策,聚焦头部企业招引、影视基地拍摄、企业房租奖补、网文IP交易、爆款作品打造等环节,持续给予扶持奖励。不仅如此,临平区还设立了微短剧专项基金“大美临卓”,由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运营,为优秀微短剧企业与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作为全市最早启动微短剧产业发展的城区,临平在发展产业之初,就提出了“精品化”的口号,并以人才培养和精品内容为抓手,双轮驱动赋能微短剧高质量发展。引导微短剧发展向“精”而行。临平还推动中国网络视听中心微短剧艺术指导中心、浙江网络微短剧临平审查分中心、浙江临平影视协拍中心融合发展,开展政策导向、艺术审美、内容审查等专业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临平推出了青年网络编剧激励扶持计划,旨在培养一批优秀青年微短剧编剧人才,推动微短剧创作走向精品化、专业化发展之路。此外,临平还在线上打造了剧本创作服务平台——剧本工厂,面向全国提供创意征稿、知识产权保护、剧本学院、爆款社群等创作全生命周期专业服务。
在首届大会的基础上,目前,临平区进一步完善了“写作—拍摄—投资—播放—评价”五位一体微短剧全产业链,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基地、一计划、一政策、一基金、三中心”的“11113”产业发展思路。
一系列的努力,不仅塑造了“最懂微短剧的地方政府”这一鲜明的城市品牌形象,还在微短剧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今年,由临平企业出品的微短剧《赵小姐的日记》《南风知君意》《水韵风情梦塘栖》《去桃花盛开的日子》等作品成功入围国家广电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推荐目录,展示了临平微短剧产业的精品化发展趋势,以精品化、创新化为导向的新风潮正在这片产业发展沃土悄然兴起。
随着第二届杭州·微短剧大会的临近,临平区将再次掀起微短剧发展的热潮,届时,“指南针”专家辅导会、前沿产业说、“金微光”内容说、“星火燎原”专题座谈会等丰富的大会精心筹划的活动,将再次为行业带来视听与思维的双重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