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4-13313 文件编号 临平政发〔2024〕113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4-07-18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ALPD00-2024-0005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征求意见和反馈: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4-07-25 14:49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有删减


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

临平区是“中国枇杷之乡”,“塘栖枇杷”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国字号荣誉,是临平区最有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乡村“土特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区枇杷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激发乡村人才新活力,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计划实施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具体行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以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立足产品提质升级和产业链融合建强,按照“改品种、强品质、创品牌、提品位”的总体要求,强化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塘栖枇杷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着力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多样、链条完整、联结紧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塘栖枇杷全产业链,持续擦亮塘栖枇杷“金名片”,打造全省枇杷产业高效生态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完成枇杷品种改良3000亩,建成20亩以上标准化、设施化、精品化生产示范基地20家,建立较为完善的塘栖枇杷标准化综合应用体系和品牌运营管理模式,塘栖枇杷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到2028年,累计完成枇杷品种改良5000亩,相对规模化的塘栖枇杷精品示范基地总量达到25家以上,塘栖枇杷种植业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品牌价值达到3亿元以上,带动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联农共富机制,塘栖枇杷品牌知名度和产业带动力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品质提升行动

1.优良品种推广:根据全区枇杷改植换种需求,支持设立区级枇杷种苗繁育基地,建立可溯源的软条白沙群体种、硬条白沙群体种、优质红种枇杷采穗圃,面向种植户持续稳定提供枇杷优质种苗。对培育枇杷嫁接苗并向市场供应用于低效品种改良的,按照1年生、2年生、3年生苗龄分别给予10元/株、20元/株、30元/株的一次性育苗奖补。到2028年,软条白沙、硬条白沙、优质红种等三大类优质枇杷品种栽培总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2.产业科技研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塘栖枇杷专用品种选育、生产、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合作,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田间选种。到2028年,认定具有塘栖枇杷产区辨识度的新品种2个以上,形成软条白沙、硬条白沙、精选红种等三大群体种品系,并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精品枇杷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全链条农业科技应用模式。

3.低效品种改良:鼓励规模基地开展枇杷低效品种改良,优化枇杷品种结构,对纳入改植换种计划开展低效品种改良、改植密度不低于每亩30株、树龄不足5年不能形成有效产量的,按每年每亩1000元标准进行补助,补助年限不超过3年。

(二)产地提升行动

4.产地规模引领:壮大和培育塘栖枇杷规模经营主体,根据塘栖枇杷实际情况,鼓励企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改造提升或新建塘栖枇杷特色产业园区、家庭农场、休闲采摘基地。到2028年,枇杷栽培面积大于20亩的塘栖枇杷精品示范基地总数达到25家以上,总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

5.产地服务提升:充分发挥塘栖枇杷行业协会、塘栖枇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地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产地农民合作水平。通过统一收购、订单采购等举措,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塘栖枇杷协会、合作社开展果农服务以及销售渠道拓展工作。

6.产业数字赋能:迭代升级塘栖枇杷产业大脑,加快枇杷种植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强化枇杷生产数据采集、质量安全追溯、产销对接服务、环境数据感知、水肥一体化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赋能以及数据归集。到2028年,建立较为成熟的塘栖枇杷数字生长模型,全区枇杷数字农业工厂总数达到5家以上。

(三)品牌提升行动

7.强化分级管理:加快建立塘栖枇杷精品分类分级机制,按照软条白沙、硬条白沙、精选红种等三个塘栖枇杷群体种大类,根据品质梯度标准建立产品分级制度。对规模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收购主体等实施的枇杷分拣分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予以支持。同时通过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等品牌优势,聚合优质枇杷经营主体,建立合作经营、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对主栽品种、生产技术、农资投入、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品牌打造、包装销售等领域进行协作规范,抱团提升塘栖枇杷优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收益。

8.强化品牌运营:探索建立“塘栖枇杷首席运营官(COO)”制度,进一步加强塘栖枇杷品牌运营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塘栖镇、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社开展塘栖枇杷品牌提升、标准示范、定点销售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经区农业农村局评定后,选择优秀项目按投资额给予最高比例50%的补助,对于成功创建国家级优秀项目的,可提高补助比例,年度补助资金总量不超过150万元。

9.统筹品牌资源:持续擦亮“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枇杷蜜之乡”等“金名片”,以塘栖枇杷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主导,强化塘栖枇杷系列品牌管理,将品牌运营与枇杷改植换种、基地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统一营销等任务挂钩,并在产品推介、展示展销、集中采购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品牌基地动态管理机制,对于出现“短斤缺两”“禁(限)用药物检出”等有损塘栖枇杷品牌形象或造成负面舆情的生产主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确保品牌基地枇杷产品优质优价,提升品牌价值和含金量。

(四)标准提升行动

10.建设标准体系:重点突出塘栖枇杷风味特色以及产区特异性,以特征明显、绿色优质为导向,在产地环境、种植采摘、产品分级、储运保鲜、包装标识等方面加快系列标准梳理和制修订工作,构建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能代表塘栖枇杷产品独特性和辨识度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11.强化标准应用:进一步加强塘栖枇杷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提升协会的服务创新能力、管理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切实履行行业自律,推进团结协作、诚信经营,推广塘栖枇杷系列标准贯彻执行。依托区-镇-村三级管理服务梯队和塘栖枇杷人才队伍,以枇杷规模经营主体为核心,多形式、常态化开展标准化生产服务,推动标准规程“进企入户”,确保标准综合体落地施行。

12.基地:建立健全基地标准化实施激励机制,支持基地开展生产、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改善标准化生产条件,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标杆。将标准化生产与品牌管理紧密挂钩,推进、推广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实现塘栖枇杷品质优越、品控稳定、品牌过硬。鼓励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定,严格实行绿色生产方式。到2028年,建成塘栖枇杷标准体系应用示范基地10个以上,精品枇杷培育标准应用面积5000亩以上,完成塘栖枇杷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五)营销提升行动

13.新消费促进:加快发展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塘栖枇杷新消费模式,扩大销售半径,对盒马鲜生、淘宝天猫、微信商城等重点销售渠道做好产品标识规范、推广文案统一,实现塘栖枇杷“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品—农旅产品”全品类、全年度电商销售。到2028年,塘栖枇杷全系列产品电商微商直播短视频等渠道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依托枇杷产业形成的“夜经济、假日经济、节庆经济”年营收达到5亿元以上。

14.供应链培育:加快推进塘栖枇杷冷链仓储基础设施以及产销对接工作,试点协会牵头的精品枇杷“大户订单预约”包销模式。到2028年,初步建立较为成熟的塘栖枇杷供应链体系,包括相对稳定的供应商名录、高效的分级处置流程、完善的冷链仓储设施、成熟的物流配送网络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塘栖枇杷整体销售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15.文化遗产赋能:进一步做好塘栖枇杷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力争2025年完成“塘栖枇杷种植系统”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充分挖掘提炼塘栖枇杷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枇杷文化体验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打造有故事、有情感、有文化底蕴的原产地品牌形象,增强塘栖枇杷产品体验感。

(六)产业链提升行动

16.产业抱团强链:建立“塘栖枇杷产业发展联盟”,围绕塘栖枇杷生产栽培、精深加工、行业服务、休闲观光等全领域产业合作,共享客户、技术、市场资源,协同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促进产业链整体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强化“二产带动”,重点聚焦枇杷叶、花等全株资源利用,大力推进枇杷茶、枇杷蜜、枇杷酒、枇杷膏等系列产品的市场化。到2028年,实现塘栖枇杷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其中二产加工业产值超5亿元,带动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17.农旅深度融合:加快“一山一湖一古镇”沿线景观改造提升,合理规划塘栖枇杷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布局。到2028年,建成塘栖枇杷规模农旅体验基地10家以上、枇杷采摘体验点40个以上,提供枇杷特色乡土餐饮的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0家以上,塘栖枇杷休闲旅游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18.产业联农共富:充分利用村社闲置资源,助力发展塘栖枇杷精深加工产业和农旅研学产业。大力扶持从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的家庭农场,提升枇杷专业合作社的联农共富能力,加快建设以塘栖枇杷初加工为主的共富工坊。

19.新型人才培育:加快塘栖枇杷“新农人”队伍建设,规范枇杷经纪人管理。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塘栖枇杷专家团队,开展常态化培训指导服务,引进和培养勤于生产、善于管理、专于研发、精于营销的塘栖枇杷行业专精人才。

20.社会广泛参与:切实加强村社、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在塘栖枇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凝心聚力做好组织文章,通过村规民约、协会规章、合作社章程等制度规范枇杷生产销售行为,加快促进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形成产业利益共同体,坚决杜绝违规销售、冒牌销售、短斤缺两等影响塘栖枇杷品牌美誉度的行为,树立产业发展大局共识。

三、实施步骤

(一)谋划筹备阶段(2024年7月底前)

主要任务是立目标,建平台,定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塘栖枇杷产业综合提升工作专班和区级协调组、指导组以及产业发展联盟,落实专项政策,启动编制《塘栖枇杷保护规划》,制定分年度推进计划,进行部署动员、明确责任、分解任务。

(二)重点提升阶段(2024年8月—2026年12月)

主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基础,见成效。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实施塘栖枇杷规模主体培育、基地改造提升、品种改植换种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塘栖枇杷产业发展联盟及党委功能,制定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品牌形象,传播枇杷文化,深化品牌认知,健全销售体系,针对性解决要素保障痛点。

(三)全面推进阶段(2027年1月—2028年12月)

主要任务是打品牌,聚发展,促共富。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直播电商等新消费,培养产业人才队伍,壮大完善供应链,加快转化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联农共富。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

成立塘栖枇杷产业功能性党委,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在产业一线培养和发展党员,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经营主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塘栖枇杷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塘栖枇杷综合提升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区长任专班组长,区政府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经科局、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塘栖镇、东湖街道、崇贤街道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任专班成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专班下设区级协调组、区级指导组和塘栖枇杷综合提升工作组。

区级协调组由区政府办相关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协调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区级指导组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政策供给、任务下达、督查考核等具体工作指导。由塘栖镇牵头,会同东湖街道、崇贤街道联合组建塘栖枇杷综合提升工作组,承担具体相关工作任务的开展落实。

(三)强化要素保障

1.资金政策支持:持续强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强村富农”实施意见(2024—2026年)》等政策执行,同时区财政每年安排塘栖枇杷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塘栖枇杷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专项资金实行一个口子管理,由指导组办公室根据年度产业发展方向、工作任务等统筹安排。

2.土地空间保障:优先保障塘栖枇杷产业用地需求,五年内安排不少于10亩的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塘栖枇杷产业发展。优先保障塘栖枇杷产业设施用地,进一步优化设施用地审批流程。同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乡村单元规划编制以及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整治等行动,对适宜枇杷种植的园地布局进行梳理整合,腾出空间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枇杷产业。

3.服务监管赋能:塘栖镇应做好市场调研与分析,为塘栖枇杷产品定位、定价、促销、渠道选择等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塘栖枇杷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监督管理,指导推进塘栖枇杷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助力打造更好的行业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信誉度。

本行动方案自2024年8月18日起施行。2024年1月1日至本文件实施前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执行。


附件:临平政发〔2024〕113号.wps


分享到: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的通知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4-13313 文件编号 临平政发〔2024〕113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4-07-18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ALPD00-2024-0005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征求意见和反馈: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      

2024年7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文件有删减


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方案

临平区是“中国枇杷之乡”,“塘栖枇杷”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等国字号荣誉,是临平区最有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乡村“土特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全区枇杷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全产业链建设,打造产业发展新引擎,激发乡村人才新活力,凝聚乡村振兴新动能,计划实施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综合提升行动,具体行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及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以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立足产品提质升级和产业链融合建强,按照“改品种、强品质、创品牌、提品位”的总体要求,强化政策引导、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塘栖枇杷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着力构建业态丰富、功能多样、链条完整、联结紧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塘栖枇杷全产业链,持续擦亮塘栖枇杷“金名片”,打造全省枇杷产业高效生态发展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到2026年,完成枇杷品种改良3000亩,建成20亩以上标准化、设施化、精品化生产示范基地20家,建立较为完善的塘栖枇杷标准化综合应用体系和品牌运营管理模式,塘栖枇杷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2亿元以上。到2028年,累计完成枇杷品种改良5000亩,相对规模化的塘栖枇杷精品示范基地总量达到25家以上,塘栖枇杷种植业产值达到2亿元以上,加工业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品牌价值达到3亿元以上,带动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联农共富机制,塘栖枇杷品牌知名度和产业带动力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品质提升行动

1.优良品种推广:根据全区枇杷改植换种需求,支持设立区级枇杷种苗繁育基地,建立可溯源的软条白沙群体种、硬条白沙群体种、优质红种枇杷采穗圃,面向种植户持续稳定提供枇杷优质种苗。对培育枇杷嫁接苗并向市场供应用于低效品种改良的,按照1年生、2年生、3年生苗龄分别给予10元/株、20元/株、30元/株的一次性育苗奖补。到2028年,软条白沙、硬条白沙、优质红种等三大类优质枇杷品种栽培总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

2.产业科技研发: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塘栖枇杷专用品种选育、生产、加工等领域的科研合作,以丰产、大果、优质为主要目标,开展田间选种。到2028年,认定具有塘栖枇杷产区辨识度的新品种2个以上,形成软条白沙、硬条白沙、精选红种等三大群体种品系,并建立一套较为成熟的精品枇杷育种、栽培、生产、加工全链条农业科技应用模式。

3.低效品种改良:鼓励规模基地开展枇杷低效品种改良,优化枇杷品种结构,对纳入改植换种计划开展低效品种改良、改植密度不低于每亩30株、树龄不足5年不能形成有效产量的,按每年每亩1000元标准进行补助,补助年限不超过3年。

(二)产地提升行动

4.产地规模引领:壮大和培育塘栖枇杷规模经营主体,根据塘栖枇杷实际情况,鼓励企业、大户通过土地流转,改造提升或新建塘栖枇杷特色产业园区、家庭农场、休闲采摘基地。到2028年,枇杷栽培面积大于20亩的塘栖枇杷精品示范基地总数达到25家以上,总规模达到1000亩以上。

5.产地服务提升:充分发挥塘栖枇杷行业协会、塘栖枇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产地服务职能,进一步提升产地农民合作水平。通过统一收购、订单采购等举措,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塘栖枇杷协会、合作社开展果农服务以及销售渠道拓展工作。

6.产业数字赋能:迭代升级塘栖枇杷产业大脑,加快枇杷种植基地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强化枇杷生产数据采集、质量安全追溯、产销对接服务、环境数据感知、水肥一体化管理等领域的数字化赋能以及数据归集。到2028年,建立较为成熟的塘栖枇杷数字生长模型,全区枇杷数字农业工厂总数达到5家以上。

(三)品牌提升行动

7.强化分级管理:加快建立塘栖枇杷精品分类分级机制,按照软条白沙、硬条白沙、精选红种等三个塘栖枇杷群体种大类,根据品质梯度标准建立产品分级制度。对规模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收购主体等实施的枇杷分拣分级基础设施设备建设予以支持。同时通过地理标志、注册商标等品牌优势,聚合优质枇杷经营主体,建立合作经营、统一标准的管理模式,对主栽品种、生产技术、农资投入、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品牌打造、包装销售等领域进行协作规范,抱团提升塘栖枇杷优质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销售收益。

8.强化品牌运营:探索建立“塘栖枇杷首席运营官(COO)”制度,进一步加强塘栖枇杷品牌运营和管理,支持和鼓励塘栖镇、行业协会、经济合作社开展塘栖枇杷品牌提升、标准示范、定点销售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经区农业农村局评定后,选择优秀项目按投资额给予最高比例50%的补助,对于成功创建国家级优秀项目的,可提高补助比例,年度补助资金总量不超过150万元。

9.统筹品牌资源:持续擦亮“中国枇杷之乡”“中国枇杷蜜之乡”等“金名片”,以塘栖枇杷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为主导,强化塘栖枇杷系列品牌管理,将品牌运营与枇杷改植换种、基地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统一营销等任务挂钩,并在产品推介、展示展销、集中采购等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品牌基地动态管理机制,对于出现“短斤缺两”“禁(限)用药物检出”等有损塘栖枇杷品牌形象或造成负面舆情的生产主体,按照相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确保品牌基地枇杷产品优质优价,提升品牌价值和含金量。

(四)标准提升行动

10.建设标准体系:重点突出塘栖枇杷风味特色以及产区特异性,以特征明显、绿色优质为导向,在产地环境、种植采摘、产品分级、储运保鲜、包装标识等方面加快系列标准梳理和制修订工作,构建布局合理、指标科学、协调配套、能代表塘栖枇杷产品独特性和辨识度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11.强化标准应用:进一步加强塘栖枇杷行业协会建设,大力提升协会的服务创新能力、管理运作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切实履行行业自律,推进团结协作、诚信经营,推广塘栖枇杷系列标准贯彻执行。依托区-镇-村三级管理服务梯队和塘栖枇杷人才队伍,以枇杷规模经营主体为核心,多形式、常态化开展标准化生产服务,推动标准规程“进企入户”,确保标准综合体落地施行。

12.基地:建立健全基地标准化实施激励机制,支持基地开展生产、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改善标准化生产条件,打造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标杆。将标准化生产与品牌管理紧密挂钩,推进、推广全链条标准化生产,实现塘栖枇杷品质优越、品控稳定、品牌过硬。鼓励示范基地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定,严格实行绿色生产方式。到2028年,建成塘栖枇杷标准体系应用示范基地10个以上,精品枇杷培育标准应用面积5000亩以上,完成塘栖枇杷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

(五)营销提升行动

13.新消费促进:加快发展基于社交网络和新媒介的塘栖枇杷新消费模式,扩大销售半径,对盒马鲜生、淘宝天猫、微信商城等重点销售渠道做好产品标识规范、推广文案统一,实现塘栖枇杷“初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品—农旅产品”全品类、全年度电商销售。到2028年,塘栖枇杷全系列产品电商微商直播短视频等渠道销售额达到2亿元以上,依托枇杷产业形成的“夜经济、假日经济、节庆经济”年营收达到5亿元以上。

14.供应链培育:加快推进塘栖枇杷冷链仓储基础设施以及产销对接工作,试点协会牵头的精品枇杷“大户订单预约”包销模式。到2028年,初步建立较为成熟的塘栖枇杷供应链体系,包括相对稳定的供应商名录、高效的分级处置流程、完善的冷链仓储设施、成熟的物流配送网络以及全面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塘栖枇杷整体销售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15.文化遗产赋能:进一步做好塘栖枇杷农耕文化保护与传承,力争2025年完成“塘栖枇杷种植系统”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充分挖掘提炼塘栖枇杷历史文化底蕴。加快枇杷文化体验以及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打造有故事、有情感、有文化底蕴的原产地品牌形象,增强塘栖枇杷产品体验感。

(六)产业链提升行动

16.产业抱团强链:建立“塘栖枇杷产业发展联盟”,围绕塘栖枇杷生产栽培、精深加工、行业服务、休闲观光等全领域产业合作,共享客户、技术、市场资源,协同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促进产业链整体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强化“二产带动”,重点聚焦枇杷叶、花等全株资源利用,大力推进枇杷茶、枇杷蜜、枇杷酒、枇杷膏等系列产品的市场化。到2028年,实现塘栖枇杷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其中二产加工业产值超5亿元,带动果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17.农旅深度融合:加快“一山一湖一古镇”沿线景观改造提升,合理规划塘栖枇杷采摘体验、休闲观光、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布局。到2028年,建成塘栖枇杷规模农旅体验基地10家以上、枇杷采摘体验点40个以上,提供枇杷特色乡土餐饮的三星级以上农家乐20家以上,塘栖枇杷休闲旅游业产值达到8亿元以上。

18.产业联农共富:充分利用村社闲置资源,助力发展塘栖枇杷精深加工产业和农旅研学产业。大力扶持从事塘栖枇杷标准化生产的家庭农场,提升枇杷专业合作社的联农共富能力,加快建设以塘栖枇杷初加工为主的共富工坊。

19.新型人才培育:加快塘栖枇杷“新农人”队伍建设,规范枇杷经纪人管理。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塘栖枇杷专家团队,开展常态化培训指导服务,引进和培养勤于生产、善于管理、专于研发、精于营销的塘栖枇杷行业专精人才。

20.社会广泛参与:切实加强村社、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在塘栖枇杷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凝心聚力做好组织文章,通过村规民约、协会规章、合作社章程等制度规范枇杷生产销售行为,加快促进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形成产业利益共同体,坚决杜绝违规销售、冒牌销售、短斤缺两等影响塘栖枇杷品牌美誉度的行为,树立产业发展大局共识。

三、实施步骤

(一)谋划筹备阶段(2024年7月底前)

主要任务是立目标,建平台,定任务。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塘栖枇杷产业综合提升工作专班和区级协调组、指导组以及产业发展联盟,落实专项政策,启动编制《塘栖枇杷保护规划》,制定分年度推进计划,进行部署动员、明确责任、分解任务。

(二)重点提升阶段(2024年8月—2026年12月)

主要任务是补短板,强基础,见成效。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实施塘栖枇杷规模主体培育、基地改造提升、品种改植换种等项目建设,充分发挥塘栖枇杷产业发展联盟及党委功能,制定完善标准体系,提升品牌形象,传播枇杷文化,深化品牌认知,健全销售体系,针对性解决要素保障痛点。

(三)全面推进阶段(2027年1月—2028年12月)

主要任务是打品牌,聚发展,促共富。具体内容包括促进直播电商等新消费,培养产业人才队伍,壮大完善供应链,加快转化科技成果,进一步深化联农共富。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党建引领

成立塘栖枇杷产业功能性党委,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注重在产业一线培养和发展党员,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塘栖枇杷全产业链经营主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推动塘栖枇杷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塘栖枇杷综合提升工作专班,由分管副区长任专班组长,区政府办、区农业农村局、区发改局、区经科局、区公安分局、区财政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商务局、区文广旅体局、区市场监管局、区供销联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临平分局、塘栖镇、东湖街道、崇贤街道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任专班成员,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专班下设区级协调组、区级指导组和塘栖枇杷综合提升工作组。

区级协调组由区政府办相关负责人任组长,负责协调各项工作落实情况。区级指导组由区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负责政策供给、任务下达、督查考核等具体工作指导。由塘栖镇牵头,会同东湖街道、崇贤街道联合组建塘栖枇杷综合提升工作组,承担具体相关工作任务的开展落实。

(三)强化要素保障

1.资金政策支持:持续强化《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强村富农”实施意见(2024—2026年)》等政策执行,同时区财政每年安排塘栖枇杷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塘栖枇杷产业发展、重点工作推进。专项资金实行一个口子管理,由指导组办公室根据年度产业发展方向、工作任务等统筹安排。

2.土地空间保障:优先保障塘栖枇杷产业用地需求,五年内安排不少于10亩的建设用地用于支持塘栖枇杷产业发展。优先保障塘栖枇杷产业设施用地,进一步优化设施用地审批流程。同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乡村单元规划编制以及跨乡镇土地综合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碎片化整治等行动,对适宜枇杷种植的园地布局进行梳理整合,腾出空间发展高效生态的现代枇杷产业。

3.服务监管赋能:塘栖镇应做好市场调研与分析,为塘栖枇杷产品定位、定价、促销、渠道选择等营销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塘栖枇杷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监督管理,指导推进塘栖枇杷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助力打造更好的行业营商环境,提升市场信誉度。

本行动方案自2024年8月18日起施行。2024年1月1日至本文件实施前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执行。


附件:临平政发〔2024〕113号.w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