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5-20602 文件编号 临平政办〔2025〕9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5-03-1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ALPD01-2025-0004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文字解读 图片解读 征求意见和反馈: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来源: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5-03-18 16:39 浏览次数: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临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4—2027年)

为加快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立足“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的目标定位。围绕“低空算力+制造联动”,构建以创新集群、产业集群及多元赛道为一体的“1+3+N”低空经济总体布局。

二、重点任务

(一)聚合优势资源,打造高效低空产业生态体系

1.建强高新高能科研支撑体系。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鼓励开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低空经济研发中心、验证中心、场景创新中心等。支持区内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融合,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引进低空经济算力相关产业优质企业;合作建立无人机研发中心,形成智能无人机全产业链创新引领;构建本地化高端智库,实施低空产业高端人才引育计划。

2.构建低空数据产业新业态。以算力小镇为牵引,依托大数据、智能算力、大模型、垂直应用“数算模用”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全国首个低空算力中心、长三角算力应用端枢纽中心和杭州市算力产业创新新高地。依托全国首个通信数据中心等科研单位,聚焦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低空飞行空域管理等技术,构建全区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等数字化基础支撑。整合各类低空设施的数据资源,搭建低空行业数据空间。

3.营造安全高效的低空环境。加强低空安全技术研发,鼓励开发高效、精准的无人机反制系统、设备,提供应用场景实践。强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技术、软件测试等系统开发,确保信息安全。建立一体化智慧体系架构,构建快速预警、精准识别、有效处置的低空安防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构建全空域一体化管控体系。打造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空安全底座,涵盖区域安全管理、安全事件管理、飞行安全管理、作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

4.推动无人机测试及适航验证技术发展。积极争取无人机质量安全及适航审定等检验检测机构落户临平,打造低空综合测试验证中心。提供无人机软硬件协同适配、装备质量评价、国产化选型等测试服务,实现低空航空器测试能力本地化。

(二)提升产业能级,打造高质量低空新产业

5.布局低空产业链。编制链主企业清单,绘制产业图谱,建设我区低空经济企业数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以区内现有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低空企业为基础,招引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鼓励区内科研机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招引相关低空企业。鼓励区内高端装备制造、芯片制造等企业向低空经济领域拓展延伸,积极融入低空产业链分工和合作体系,加强与整机制造等大型企业合作,引导、支持相关企业进入全市供应链。到2027年,新招引链上企业50家以上。

6.引育孵化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企业梯度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引进、培育、孵化一批以低空算力、安全反制、关键零部件为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围绕芯片制造、数据处理、新材料、飞控系统等领域,打造竞争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专新特精企业。到2027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5家以上。

7.打造低空算力产业集群。依托算力小镇支撑优势,围绕低空安全、通信导航等算力应用,谋划低空算力产业集群。集聚安全反制、飞行控制、通信导航、城市管理等链上企业,形成低空算力特色产业。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关键要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融合感知等结合大模型算法,利用AI和数字孪生技术,搭建低空经济实时仿真空间,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算力中心。到2027年,形成低空算力产业集群,新招引企业2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30亿。

8.打造低空制造产业集群。聚焦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制造集群产业优势,围绕陶瓷基、陀螺仪等上游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动力、电气等平台系统,谋划低空制造产业。面向低空专业化制造领域,推动区内高端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新材料等企业加快进入低空经济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到2027年,形成低空制造产业集群,新招引企业2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50亿。

9.打造低空服务产业集群。突出大运河科创城的空域和文旅资源优势,发展飞行保障、教育培训等低空服务产业。加大低空经济相关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建设,设立低空产业人才梯度培养项目,满足低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低空旅游、空域仿真等特色产业,带动低空论坛、低空会展等关联产业发展。到2027年,形成低空服务产业集群,新招引企业1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0亿。

(三)完善空中网络,推进高水平低空新基建

10.加快软硬件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带头参与建设公共无人机起降场、测试场、智能基站、5G-A网络等设施,推动低空飞行融合通信网、多元传感智能感知网、智能管理航路服务网(含配套地面基础设施)等“三网”建设,积极探索商业化运维模式。鼓励企业布设无人机起降点,支持各地利用园区、大型商场、公园等设施改造无人机起降点,满足各类无人机起降、停放、充电、作业等功能。到2027年,建成公共无人机起降场5个以上,末端无人机起降场(点)40个以上,直升机起降点1个以上。

11.布局低空交通网络。配合全市航线网络布局,参与共建服务城际、城市、城乡的“干—支—末”低空航线网络。配合全市开展低空空域环境普查。至2027年,开通低空航线50条以上。

12.积极构建安防体系。依托区内低空安全和低空算力优势,大力发展低空安防产业,构建低空安全防范体系。以“政府端”为切入口,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领域推广应用低空安防系统。鼓励企业围绕低空安全、低空空域规划、低空交通路由、飞行动态监管、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实施研发攻坚。

(四)培育市场需求,拓展多样化低空应用场景

13.完善低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的资源配置机制,布局“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一张网”。完善“空中110”“空中120”“空中119”等应急体系建设,推进低空应急救援30分钟快速响应。依托消防无人机应用培训基地,开展低空应急救援人才培训。加强空地融合,整合低空应急救援力量与区消防救援队伍,推动“地空防灭”一体化运作,提升区域低空应急救援能力。

14.创新“政务+航空”应用。打造临平区低空经济应用与安防管理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无人机、直升机及其他低空航空器在国土资源勘察、生态治理、农林植保、气象干预、抢险救灾、电力巡线、城市治堵及城市治安等场景应用,实现政务飞行设备统一监管,形成5个以上城乡治理应用典型案例。

15.搭建低空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城际、城市无人机干线物流配送,依托临平区地理位置优势,结合特色农副产品,打造以农户端、商家端、平台端、消费端、政府监管端为主的“低空+电商”平台,实现低空经济业务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新形态。加快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未来社区、产业园区、公园、医院等场所开展无人机即时配送。

16.丰富低空文体旅消费业态。将低空经济产业与文旅相结合,打造旅游业发展新板块。依托我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加快低空文旅消费场景开发应用,完善“飞行+N”模式,打造“飞行+营地”、无人机表演等特色旅游产品。规划大运河(临平段)、超山风景区、丁山湖湿地等沿河傍湖依山开发低空旅游产品。

17.鼓励低空应用拓展。鼓励区内企业开展多元化场景应用的探索与挖掘,做好低空应用优秀案例的评选与推广,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临平数智城中心公园打造水陆空枢纽,探索低空交通、水空接驳运输等创新场景,打造省、市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示范样板。

(五)开展试点示范,打造低空经济临平样板

18.扩大低空经济重点区发展优势。持续发挥临平在低空算力、低空反制、空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全力争创“低空经济全空域一体化管控”全国试点。

19.打造临平特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在成功争创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基础上,打造长三角低空算力中心、全省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地、全市低空场景应用和运营保障综合试验区。

三、保障措施

建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全区低空经济发展。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强化资金、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对低空应用场景探索和拓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各类院校加快人才培育,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低空经济产业监测。制定全区低空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支持相关企业招引培育、技术创新、适航取证、拓展场景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资金供给力度。

本实施方案自2025年4月12日起实施,2024年8月1日至正式实施期间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执行。

名词解释

“1+3+N”:“1”即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算力集群和制造集群优势,积极构建长三角“低空算港”,打造低空产业发展新高地。“3”即聚集算力产业集群、制造产业集群、服务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N”即多元赛道,包括低空安全、数据管理、农林植保、人才培训、城乡治理等发展方向,为低空产业跃升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附件:临平政办〔2025〕9号.wps


分享到: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信息索引号 001008001003010/2025-20602 文件编号 临平政办〔2025〕9号
责任部门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责任科室 区政府办公室 公开范围 面向社会
成文日期 2025-03-1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统一编号: ALPD01-2025-0004 有效性: 有效
关联类型: 政策解读 图片解读 征求意见和反馈: 征求意见稿> 意见反馈 >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单位:

《临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已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临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平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2024—2027年)

为加快推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相关决策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立足“当好深度融沪桥头堡、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打造杭州城东新中心”的目标定位。围绕“低空算力+制造联动”,构建以创新集群、产业集群及多元赛道为一体的“1+3+N”低空经济总体布局。

二、重点任务

(一)聚合优势资源,打造高效低空产业生态体系

1.建强高新高能科研支撑体系。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鼓励开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保障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形成低空经济研发中心、验证中心、场景创新中心等。支持区内科研院所深化产学研融合,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助力引进低空经济算力相关产业优质企业;合作建立无人机研发中心,形成智能无人机全产业链创新引领;构建本地化高端智库,实施低空产业高端人才引育计划。

2.构建低空数据产业新业态。以算力小镇为牵引,依托大数据、智能算力、大模型、垂直应用“数算模用”的产业生态体系,构建全国首个低空算力中心、长三角算力应用端枢纽中心和杭州市算力产业创新新高地。依托全国首个通信数据中心等科研单位,聚焦三维地理信息、城市信息模型(CIM)、低空飞行空域管理等技术,构建全区一体化数字低空底座,为低空管理服务体系提供数据存储、数据交换等数字化基础支撑。整合各类低空设施的数据资源,搭建低空行业数据空间。

3.营造安全高效的低空环境。加强低空安全技术研发,鼓励开发高效、精准的无人机反制系统、设备,提供应用场景实践。强化数据安全、网络安全技术、软件测试等系统开发,确保信息安全。建立一体化智慧体系架构,构建快速预警、精准识别、有效处置的低空安防解决方案。积极探索构建全空域一体化管控体系。打造全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低空安全底座,涵盖区域安全管理、安全事件管理、飞行安全管理、作业安全管理、设施(设备)安全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

4.推动无人机测试及适航验证技术发展。积极争取无人机质量安全及适航审定等检验检测机构落户临平,打造低空综合测试验证中心。提供无人机软硬件协同适配、装备质量评价、国产化选型等测试服务,实现低空航空器测试能力本地化。

(二)提升产业能级,打造高质量低空新产业

5.布局低空产业链。编制链主企业清单,绘制产业图谱,建设我区低空经济企业数据库和招商企业目标库。以区内现有关键原材料、核心零部件低空企业为基础,招引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鼓励区内科研机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招引相关低空企业。鼓励区内高端装备制造、芯片制造等企业向低空经济领域拓展延伸,积极融入低空产业链分工和合作体系,加强与整机制造等大型企业合作,引导、支持相关企业进入全市供应链。到2027年,新招引链上企业50家以上。

6.引育孵化重点企业。深入开展企业梯度和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引进、培育、孵化一批以低空算力、安全反制、关键零部件为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围绕芯片制造、数据处理、新材料、飞控系统等领域,打造竞争优势明显、创新能力强的专新特精企业。到2027年,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5家以上。

7.打造低空算力产业集群。依托算力小镇支撑优势,围绕低空安全、通信导航等算力应用,谋划低空算力产业集群。集聚安全反制、飞行控制、通信导航、城市管理等链上企业,形成低空算力特色产业。围绕数据、算法和算力三大关键要素,通过物联网、云计算、融合感知等结合大模型算法,利用AI和数字孪生技术,搭建低空经济实时仿真空间,打造全国首个低空算力中心。到2027年,形成低空算力产业集群,新招引企业2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30亿。

8.打造低空制造产业集群。聚焦临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制造集群产业优势,围绕陶瓷基、陀螺仪等上游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以及动力、电气等平台系统,谋划低空制造产业。面向低空专业化制造领域,推动区内高端装备制造、关键基础件、新材料等企业加快进入低空经济产业链,促进中小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到2027年,形成低空制造产业集群,新招引企业2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50亿。

9.打造低空服务产业集群。突出大运河科创城的空域和文旅资源优势,发展飞行保障、教育培训等低空服务产业。加大低空经济相关人才合作交流平台建设,设立低空产业人才梯度培养项目,满足低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积极拓展低空旅游、空域仿真等特色产业,带动低空论坛、低空会展等关联产业发展。到2027年,形成低空服务产业集群,新招引企业10家以上,产业规模突破20亿。

(三)完善空中网络,推进高水平低空新基建

10.加快软硬件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有企业带头参与建设公共无人机起降场、测试场、智能基站、5G-A网络等设施,推动低空飞行融合通信网、多元传感智能感知网、智能管理航路服务网(含配套地面基础设施)等“三网”建设,积极探索商业化运维模式。鼓励企业布设无人机起降点,支持各地利用园区、大型商场、公园等设施改造无人机起降点,满足各类无人机起降、停放、充电、作业等功能。到2027年,建成公共无人机起降场5个以上,末端无人机起降场(点)40个以上,直升机起降点1个以上。

11.布局低空交通网络。配合全市航线网络布局,参与共建服务城际、城市、城乡的“干—支—末”低空航线网络。配合全市开展低空空域环境普查。至2027年,开通低空航线50条以上。

12.积极构建安防体系。依托区内低空安全和低空算力优势,大力发展低空安防产业,构建低空安全防范体系。以“政府端”为切入口,在应急处置、医疗救护、消防救援等领域推广应用低空安防系统。鼓励企业围绕低空安全、低空空域规划、低空交通路由、飞行动态监管、飞行控制等核心技术实施研发攻坚。

(四)培育市场需求,拓展多样化低空应用场景

13.完善低空应急救援体系。建立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科学调度的资源配置机制,布局“航空应急救援力量一张网”。完善“空中110”“空中120”“空中119”等应急体系建设,推进低空应急救援30分钟快速响应。依托消防无人机应用培训基地,开展低空应急救援人才培训。加强空地融合,整合低空应急救援力量与区消防救援队伍,推动“地空防灭”一体化运作,提升区域低空应急救援能力。

14.创新“政务+航空”应用。打造临平区低空经济应用与安防管理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大无人机、直升机及其他低空航空器在国土资源勘察、生态治理、农林植保、气象干预、抢险救灾、电力巡线、城市治堵及城市治安等场景应用,实现政务飞行设备统一监管,形成5个以上城乡治理应用典型案例。

15.搭建低空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城际、城市无人机干线物流配送,依托临平区地理位置优势,结合特色农副产品,打造以农户端、商家端、平台端、消费端、政府监管端为主的“低空+电商”平台,实现低空经济业务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新形态。加快在大型商业综合体、未来社区、产业园区、公园、医院等场所开展无人机即时配送。

16.丰富低空文体旅消费业态。将低空经济产业与文旅相结合,打造旅游业发展新板块。依托我区丰富的自然及人文景观,加快低空文旅消费场景开发应用,完善“飞行+N”模式,打造“飞行+营地”、无人机表演等特色旅游产品。规划大运河(临平段)、超山风景区、丁山湖湿地等沿河傍湖依山开发低空旅游产品。

17.鼓励低空应用拓展。鼓励区内企业开展多元化场景应用的探索与挖掘,做好低空应用优秀案例的评选与推广,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支持临平数智城中心公园打造水陆空枢纽,探索低空交通、水空接驳运输等创新场景,打造省、市低空经济场景应用示范样板。

(五)开展试点示范,打造低空经济临平样板

18.扩大低空经济重点区发展优势。持续发挥临平在低空算力、低空反制、空域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全力争创“低空经济全空域一体化管控”全国试点。

19.打造临平特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在成功争创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基础上,打造长三角低空算力中心、全省低空制造产业集聚地、全市低空场景应用和运营保障综合试验区。

三、保障措施

建立以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总召集人、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召集人的低空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全区低空经济发展。整合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强化资金、土地、金融、人才等要素保障。加大对低空应用场景探索和拓展的支持力度。支持各类院校加快人才培育,给予专项政策支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低空经济产业监测。制定全区低空经济发展专项政策,支持相关企业招引培育、技术创新、适航取证、拓展场景等。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信贷、资金供给力度。

本实施方案自2025年4月12日起实施,2024年8月1日至正式实施期间符合条件的可参照执行。

名词解释

“1+3+N”:“1”即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发挥算力集群和制造集群优势,积极构建长三角“低空算港”,打造低空产业发展新高地。“3”即聚集算力产业集群、制造产业集群、服务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建设,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N”即多元赛道,包括低空安全、数据管理、农林植保、人才培训、城乡治理等发展方向,为低空产业跃升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附件:临平政办〔2025〕9号.wps